谢青创新了网络安全技术和产品,影响了全球网络安全的发展进程和产业格局。由于对网络安全产业的重要贡献和影响,谢青被美国国家工程院评为院士。
如何从创新中获益?如何从创新中赢得持续的竞争优势?大卫·梯斯先生的“创新收益框架”和“动态能力理论”,对这两个问题做出了深刻的解读,为学术研究与企业实践提供了丰富的思想价值。
在3G帝国崛起的过程中,有一个重要人物是绕不开的,那就是同为巴西人的维森特·法尔科尼教授。巴西三雄之一的特列斯曾经说过,“没有他提出的流程管理和目标分解,我们将一事无成。” 百威英博CEO布里托也这样评价,“我过去15年的经历证明了‘方法’的有效性。”
计划就是为了实现目标而寻找资源的一系列行动,也就是说,计划管理是确定一套行动方案。而这套行动方案的起点是目标,最后要以目标的实现来检验。
人的能力是一种无限的可能。一个人能力的成长过程,其实也是一个分享的过程。在这个创造的时代,人力资源最大的工作是要建立员工跟组织能力共享的平台。
我认为如果中国要成为一个经济强国,就必然要成为一个创新强国。如果中国最终成为创新强国,那就是第一个没有沿用西方管理学、经济学理论而成功的国家。
在高度不确定性的环境中持续成功,就要保证组织拥有最有创造力的人。只有创造力才能够面对一切逆境。本文告诉你如何打造一个具有创造力的组织。
AI的战争才刚刚开始。下一场战役将是人机对话。仅仅是一个虚拟的个人助理?还是说可以更拟人化?从虚拟个人助理发展到虚拟个人专家,可以帮助用户获得更多敏感、隐私信息,譬如健康记录、银行纪录等。
当我们试图去探讨那些发生在企业边界内外的知识、信息、技术、人员等流动之时,开放式创新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。2003年,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哈斯商学院亨利·切萨布鲁夫先生提出“开放式创新”(open innovation),正式将这一范式引入学术研究与产业实践,也引导了商业思想从独立创新向合作、共享、协同等的转移。而今,在亨利教授提出开放式创新的第15个年头(首部开放式创新著作于2003年美国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),我有幸面对面地对其进行一次访谈,详细了解开放式创新的提出背景、发展进程、未来展望,并和亨利教授谈论了开放式创新在中国的机遇与挑战。
“最近我对变化这个话题比较关注。因为我发现企业陷入两极分化中:一极觉得外部环境充满生机,机会很多;另一极觉得太糟糕了,现在没有机会。产生这种两极化撕裂的一个重要原因,其实是很多人理解变化的能力不够。如果理解变化的能力够,就会觉得现在是个再好不过的时代,有着从未有过的机会。这个时代对我们理解变化的能力要求很高。”——陈春花